阅读记录

《魏晋第一权臣》

10. 哭祭亡友

《魏晋第一权臣》全本免费阅读

次日,秋雨微凉,远山如黛。

钟雅的埋骨之处在城郊山峦处,雨后山路湿滑,两人骑马出城,没有带随从,只携两壶薄酒便上山去了。

山雾轻薄,雨水湿重,两人披上蓑衣斗笠,将马匹寄宿在山下农户家中,只步行前往。

两人一路闲聊话玄学诗书,说起了当年往事。

“不娶也好,娶妻之后难免日夜相对,届时身份难免暴露。

只是你打算隐瞒到何时?”

“不知道。”

桓权苦笑着,仰天看雨雾遮盖的山腰,继续说道:

“既已入局,一切便由不得我了。如今纵使我想归隐,只恐大将军也不会如我所愿吧。”

桓梁两家是世交,若无当年苏钧之乱,桓氏绝不会沦落至今日需要在皇氏和大将军之中投机寻营的地步,桓权也不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。

“你有想过,若有一日你身份暴露,届时该当如何?”

“唯死而已。辅嗣,你还记得我给你讲个女驸马的故事吗?”

“记得。”

“其实这个故事有两个结局,我只给你讲个归隐的结局,现在我告诉你另一个结局,那个女扮男装的女儿郎最终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。

辅嗣,若真有那样一日,必然是我已陷入死地之时,归隐,于我而言不过奢望罢了。”

“归隐,于你而言便这般难吗?”

桓权苦笑着摇摇头,也只有在这山雨朦胧时,也只有在谢弼面前,她才能如此袒露心声。

“归隐?”桓权讥笑一声,哈哈大笑起来,对谢弼道:

“谢辅嗣,你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,当年你我凌云志,如今可还剩得几分?

建功立业、封侯拜将、青史留名。谢辅嗣,你扪心自问,难道你不想吗?

我想!无论如何,我都要试一次,哪怕粉身碎骨,也甘心。

为人一世,若生不能食五鼎,死即为五鼎烹耳。”

“可主父偃下场并不好。”

“乱世之中,难道嵇康的下场就好了吗?”

谢弼目光灼灼,瞧着桓权笑而不语。

苏钧之乱后不久,谢弼就辞官了,一场动乱,让他彻底熄了做官的心思。

他的亲人、挚友皆丧身于朝堂之争中,势力争夺,权力倾轧,战争离乱,他目睹了太多的杀戮,也害怕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其中的祭品,从而连累了整个家族。

寄情山水,归隐山林,是他唯一能做的。

“至少嵇叔夜一生至真至朴,得人性之至。”

桓权低头自嘲一笑,道:

“或许吧。”

谢弼侧眼看向桓权,神色凄婉无奈,与当年初识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相去甚远。

当年的桓权绝不是今日这般诡谲算计的模样,他才高志大,行为磊落,是江左知名的才子。

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了?

谢弼自己也说不清,连他自己也再是当年那个神采张扬、壮志凌云的谢家二郎了。

“你上次送来的《道德经》,我很喜欢,我瞧你的书法如今精进不少,已是颇有风骨,假以时日,必为一代名家。”

谢弼转而笑道,说起桓权最擅长的书法来。

“辅嗣谬赞了,我已是许久不曾静心练过书法了,倒是辅嗣作的几张《道德经注》,我瞧着似是神仙笔法,落笔不凡,见解颇深,我观过不少名家《道德经注》,皆不如辅嗣。”

说起对玄学的见解,谢弼素来是颇为自得的,他自以为当今之世,没有比自己对道德之言见解更深、更明的了。

这也是他的傲气所在,七岁识读《道德经》,此后诸子百家皆通,尤其擅长《易》,对于天地变化之数,宇宙推演之理,他未满十五便已颇有心得。

十五岁那年,他与当时的文坛领袖、清谈名士、阳平驸马都尉赵峻的丘山之辩,辩的是大衍之数、有无之理,一连辩了三天三夜,不落下风,这一辩天下知名。

谢弼十八岁那年,便已然是江左第一名士,他尚清谈、玄学、文学,唯独不通于俗物,性高和寡,以至于一入仕途,便遭人妒,被群小构陷,人言毁谤。

仕途不顺,又遭罹乱,不仅自己深陷囹圄,便连亲友都丧身屠刀之下。

苏钧之乱中,昔日和谢弼有往年之交的赵峻,与苏钧勾结谋逆叛乱,最后叛乱被平,自杀身亡。

而他也因为昔日和赵峻的交情,接连被构陷诽谤,谢弼不愿受辱,索性弃了官印。

谢弼弃官之时,桓权正被朝廷征辟为郎官。

“前些日子,与法正和尚论道佛法,很有些感悟,正要与你说说。”

桓权静静听着谢弼絮絮叨叨讲述着两人论道佛经的内容经过,偶有颔首答语。

桓权昔日也是江左有名的清谈家,虽不及谢弼、赵峻,年轻一辈也是小有名气,入仕之后,便甚少谈玄论道了。

信步闲谈便到了钟雅埋骨地,四面萧瑟,秋色黄草,钟雅坟冢前放着新鲜的糕点水果,旁有未燃尽的香烛,坟四周的杂草都被新锄过一回,露出一茬茬草梗。

无疑不久前有人来祭奠过,两人取下腰间系着酒葫芦,以酒浇地,祭奠亡人。

又烧了纸,燃了香,拜了三拜。

谢弼将自己写的祭文,连同纸钱一起焚了,道:“犹记当年北地英雄气,却是今日冢中枯骨,叔彦兄,当年你以死救帝,一片忠君护国之心,如何能料到,当日苏钧,今日梁冀,势力相争,无穷无尽。”

谢弼的语气有着穿破时空交织的无奈,他看透了名利之争的虚无、可笑,却也恨自己的渺小,常常觉得有一种绝望的无力感萦绕心头。

“叔彦兄,北地义气,权终身难忘,当年长亭一别,原望再聚之时,能试剑饮酒,再论《春秋》,不想竟是死别。”

桓权长叹一声,落下泪来,当年桓权远离京都,并不知详情,只是耳闻钟雅死状惨烈,不曾目睹,只是感叹物是人非,生死难料。

两人俱哭祭了一回,方才沿着山路返回,不想半路却下起雨来。

好在山腰处有一茶棚,两人就在茶棚避雨,穿着的衣裳都叫雨水淋湿了,经风一吹,还有几分寒气

两人到时,茶棚中已有了一年轻夫人并两个丫鬟四个脚夫都在此处避雨,年轻的夫人坐在茶棚内侧,旁又有丫鬟侍奉着,瞧不清楚模样,四个脚夫都蹲在茶棚外侧,聊着闲天。

两人略擦了擦脸上的雨水,就向茶翁要了两碗热茶暖身子,正要往里坐,瞧见有一妇人,就止步坐在外侧了。

喝着热茶,身子略暖和些,谢弼瞧着桓权的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