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俞童生的小女儿(种田)》
《俞童生的小女儿(种田)》全本免费阅读
唐大丫心里紧张,当然摆了。
俞有花也期待的看着成武。
成武见大家都看着自己,也因为自己出摊,大家都跟着一起忙,可这个忙和平时的忙又不一样,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。
“明天继续出摊。”
“二哥,我帮你。”俞荷笑着说,“回去了你好好睡一觉,晚上我让我阿爹推磨,你好好缓一缓。”
“好。”成武一笑,端着自己的这碗米皮,他还没试过胡辣汤热米皮,不知道味道怎么样。
成武一吃就发现确实好吃,胡辣汤米皮比单纯的米皮味道复杂,酸味极淡,甜中带着适合的麻,最耀眼的红亮颜色,诱人的辣椒香而不辣。
细细咀嚼,成武尝出这个甜味居然来自那浅浅的一勺调料水,这回甘让人不由得吃了还想。
妹妹真是个调味天才!
“二哥,怎么样?”
“特别好吃,麻辣甜咸油香,味道恰如其分,米皮软和有嚼劲,我喜欢这不放酸汁的。”
“我也一样。不喜欢吃酸。”
又来了几个带着孩子赶集的乡邻,把剩下的米皮买完了。
“有钱,成武一晚上没睡了,你们先回去,我来收摊。”顾大安让俞有钱拉着带回去的几个先回,他们收摊,桌椅板凳拉回家,碗筷洗了也放在他那里。
“那好,明天我们继续摆摊。”俞有钱看看时间还早,回去泡上米,杀鸡时间也不赶。
成武回来泡了二十斤米,床上兴奋的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“俞荷,我们算算今天的收入吧!”
“好。”俞荷笑着开门,请成武进来,又去见龙龙来帮忙。
“八十斤米浆卖大碗有160碗,小碗三文还要多买点呢,我们就按照160碗,乘以5来算有800文,成本的话40斤米240文,调料人工损耗算160文,今天利润算400文。
这样吧,你拿220文,我分220文,还有160文我们月底再算,明天开始每天留出160文,剩下的我们两个人平分!”
“好。就这样算。”成武打个哈欠,笑着说:“我好困,我要去睡觉了。”
“去吧去吧!好好休息,有事晚上说。”俞荷把160文放到爷爷给的新钱箱子里,等月底算账后剩下的交给家里。
俞有钱杀了十只鸡,今天虽然卖了二十只也不敢侥幸多做,卖不过便宜卖能要他的命。
晚饭是唐二婶做的红薯粥,捞了缸里的酸菜做浇头,擦的萝卜丝儿凉拌菜。
干了一天活的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成文三个,视线来来回回落在几个摆摊的人身上,看他们吃的挺香,心里不是滋味,断定俞有钱他们街上吃好吃的了。
“成武,热米皮卖的怎么样?”
“阿奶,有一半的利,每天留160文,工钱和家里的辣椒芝麻坛子肉都算钱。一个月结一次账。你看行吗?”
“我没意见。”干活的又不是我,赚钱就好。
“谢谢阿奶!”成武腼腆的笑着说。
回屋,成武就把今天分的220文给俞有粮,说是陈米的成本,还和他娘说帮忙干活算工钱就是怎么算,要等月末。
“你有个手艺,能自己挣钱就好。我们也不图大富大贵,只吃喝上不求人就好。”俞有粮接了钱笑出一口大黄牙,看了眼唐大丫,两口子拿着钱一起笑。
“等你把一千五文还给我,赚的钱都自己留着,想买什么自己看着买。先让你娘先给你做身体面的好衣裳。”
“嗯。我好好干。争取以后开个门面。”成武想起开店,浑身都是力气。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吃食店。
俞有粮和唐大丫相视一笑,大儿子营生问题解决了,就一个小儿子他们好好干,书读到哪里看情况,孩子再多不敢生啊。
晚上,抄了一天书还在挑灯看书的俞有地被俞荷拉来厨房推磨。
“阿爹,你一天到晚的看书容易把脑子看傻,晚上多费眼睛呢。你推磨休息休息吧。”
体贴入微的好大儿可拉倒吧!哈哈,大哥也有今天,看他真按照俞荷说的坐在凳子上比划,俞有钱在旁边偷笑。
“阿爹,你把《三字经》背一遍,我听听!”
还提这么过分的要求,俞有钱决定不走了,坐等俞荷挨打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宜勉力。”俞有地边干活边背书,成功把俞有钱哄睡了。
俞荷给俞有钱抛个白眼儿,哼,想看她挨打,三叔的算盘打得不错。
“阿爹,我听我大哥在背贾谊的《过秦论》,挺好听,你会背吗?”
“秦孝公据觳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……何也?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”
一口气背完,俞有地看眼脑袋在作揖强忍着不睡的小娃娃,眉眼带笑,又嫌弃的看看开始打鼾的老三。家里这一大一小两个财迷,每天起的比鸡都早,睡的比狗还晚,一天到晚就知道赚钱,满心满眼的钱钱钱。
知不知道,人生苦短,要及时行乐啊!
“阿爹,米浆磨的快了吗?”俞荷一惊醒了,梦全跑了,笑问。
“还剩下一半留给你二哥自己弄。得让他保持热情坚持下去!”
俞有地说着盖上桶,用水冲洗好石磨,打着哈欠,一脚把俞有钱吓醒,“回屋去睡,别把虱子带进厨房了!”
吓得差点就魂飞魄散的俞有钱地上起来,看着他大哥的背影,攥紧拳头咬牙切齿半天,一低头就见小侄女捂着嘴在偷笑。
俞有钱拨了拨俞荷松散披着的黄毛头发,质问,“你怎么也学你爹,这么晚了还不睡?梦游了吗?”
“三叔,阿爹你打不过就打不过,不要欺负我一个小孩子。我也是会记仇的。”俞荷忍不住打个哈欠,慢吞吞及拉着棉拖鞋回屋睡觉。
俞有地回去怎么也睡不着,又把《过秦论》背了一遍又背起译注,把秦国的历史翻了一遍,春秋战国也不放过,越想脑子里的知识越来越多,人也越清醒。
初立的大周朝,科举考试沿袭前朝办法,以经义取士,主要考察士子对“四书五经”等儒家经书义旨的阐释和发挥,又要求立论实际相结合,童生试分县试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