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学医救不了十二钗》
《学医救不了十二钗》全本免费阅读
过完年,贾兰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考期。学里的夫子个个经验丰富,他们还不知从哪里学来了月考,把一帮秀才们考得面无人色。
王喜凤只撇撇嘴。要是能搞个模拟号房,那才叫先进呢!乡试考九天,睡在比牢房还艰苦许多的单人考棚里,那才叫遭罪呢!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既然要走仕途,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考验。
当时间被分成一个月一个月来数,日子就过得尤其快。
乡试前的抱佛脚行动,默契地与学堂里的月考保持同步,声势颇为浩大。娄氏婆媳,李纹婆媳,加上还没娶上儿媳妇的王喜凤。家有读书郎,就是这么虔诚。城外大大小小几十家寺庙,全靠这些生活无法寄托的妇人支撑着僧众们对佛祖的信仰。善哉善哉!
院子里的桂花开了,每天都闻到丝丝香味。可一旦凑近了去闻,却又感觉香得不那么明显。贾兰是享受不到这种若有似无的隐秘和美好的,他抽到了臭号。那味道,如影随形,不离不弃,时时刻刻彰显着它的存在感。
哪怕如贾兰这般坚强的人,第一场考完出来,都差点倒下。松子和门房老伯一边一个架着他上了马车,本想直接去医馆,被他坚决制止。
“咱们直接回家,我这是饿的。”
家里早就备好了水,洗了三遍,贾兰才有了吃饭的动力。请了大夫过来把脉,也说并没有大碍,只是又累又饿有些脱力,吃了饭,休息过来就好。
王喜凤没凑上去添乱,也没问东问西,只交代两个小厮端茶送水小心伺候着。抓紧时间补充营养以及休息,能多睡一刻是一刻。还好接下来两场再没有第一场这样的下马威,顺顺利利出考场。考完休息了两天,又开始活蹦乱跳。
王喜凤也开始寻摸儿媳妇。古时候相亲也就那么几种。要么是谁家摆宴席,各家主母带着家里适龄的儿女赴宴,这差不多就是打明牌,表示家里这些儿女要说亲,出来社交,给大家伙瞧瞧的意思。
像王喜凤这种身份不方便的,选择的就是最广泛的“进香”。某日,天高云淡,几家有儿女婚配需求的人家约好同去庙里进香,吃吃斋菜,逛逛后山,一切都水到渠成。
只不过,前者是大型活动中心,大家并不带着明确的目的,或者只有小部分人已经定好了目标。而后者,则是家长们已经有了默契,带着任务去接头。王喜凤只能选择后者,因此前期的调查筛选及沟通工作需要更加谨慎。如果没有圈定好人选,绝不能走这一步。
贾兰看母亲手里已经整理的厚厚的单子,有些望而生畏。
王喜凤则笑话他,“你别看这些东西,多少媒婆压箱底的恐怕都不如呢!”
倒不是说她的资料比媒婆手里的多,或者质量比媒婆的好。而是资料的详细度,分类整理的清晰度。表格大法好!
她采用的还是上回给素云找婆家的那一套,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调查和记录,媒婆的叙述只是许多消息来源中最浅显的一部分。其他的诸如打过交道的长短工,长期供货的菜贩子米铺老板,左邻右舍的抱怨等等。因为很多资料都是提前就在搜集和准备,如今补上媒婆这一环,差不多也就齐全了。
再就要参考贾兰的考量。各家关系的亲疏,政治倾向,姻亲构成分析等等。两个人结亲,绑定的是两个家族的命运。这在古代流行连坐的历史条件下,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知。这也是为什么私奔不为家族所接受。这种人不受家族管束,视全族利益荣辱于无物,不适合“一损俱损一荣俱荣”的大家族生活,最好去单打独斗,被除族已然是最好的结果。
可话又说回来,连家族都能抛弃,还有什么是你不能抛弃的呢?这样的人,谁敢用?隐姓埋名闲云野鹤倒是可以。家族就是一把双刃剑,有时候撑你,有时候坑你。
既然王喜凤突然开了小课堂,贾兰即便再脸皮薄,也硬着头皮听他母亲一条条解释给他听。平儿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,还见缝插针给母子两个添茶。看着秀才公变幻莫测的脸色,哎,还挺上头。
贾兰许久没有听母亲絮絮叨叨。小时候母亲经常给他讲道理,跟夫子张口闭口“古人云”不同,他的母亲开篇就是大白话,通俗易懂,末了才突然想起般,甩出两句圣人之言或者经典诗词文章以示总结和强调。
后来他大了,学四书五经,母亲便不再插手他的功课,让他听从在进学上更有经验的夫子教导。如今,他的婚配大事里头,必定也有许多需要学习的道理吧!许多时候,许多道理你听来不以为然,到你遇到麻烦一筹莫展之际,细细想来,才知这个道理早就有人提点过。
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王喜凤也不指望一日就能教出个十八般武艺俱全的社会栋梁,只要懂得生活,学会生存,便没什么大不了的。虽然理论上来说,王喜凤恨不得给贾兰找一个六边形战士,但实际上,她最终能选择的也只有关夫子的侄女。
关夫子家是典型的文人之家。父母兄弟都在老家,家里有祖传的书院,家中子弟皆以教化百姓为己任。他大概是唯一的叛逆,进京赶考,屡试不第,按照家规,就该回老家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。他偏不。在哪里当夫子不是当,干嘛一定要回老家?京中就挺好。
关夫子这么一闹,家里的孩子们便有些躁动。他弟弟更是有样学样,进京赶考时就住在他家中,满心畅想着落第之后跟他哥一起在京中当夫子,将他哥刚刚起步的小私塾发扬光大,争取在有生之年将祖传的书院扩出个京都分院来。
可惜的是,关夫子的弟弟顺利得中进士,殿试后放了外任,成为一名七品小县令。这么些年宦海挣扎,却依然外放中。这样的生活跟当年的预期差别太大,待女儿长到十二三岁,他就送了女儿到京中,交给关夫子。
儿子们还能靠自己的实力进京,女儿总不能嫁到这穷乡僻壤。万一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