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明:我崇祯绝不上吊》
《大明:我崇祯绝不上吊》全本免费阅读
一份章程递到内阁,然后转呈御前。
朱由检看过后,立刻吩咐道:“宣魏藻德!”
不多时,内阁首辅魏藻德前来觐见:“臣魏藻德问圣躬安!”
“朕安!”
朱由检答应一声,然后拿起刚刚那份奏疏,问道:“忠烈祠需要追加两成预算?怎么算出来的?”
魏藻德说道:“回陛下,这份追加预算由工部草拟,经户部核准,臣等认为比较合理。”
“突然增加两成预算,那可是五十六万两白银,这么大的缺口,为何以前看不到?”
“启禀陛下,增加的缺口主要在于材料上涨,这其中最大的原因,是民夫的工价上涨,陛下颁布诏书后,百姓不再有户籍和地域限制,可以自由选择谋生之道,因此很多人去了坊间做工,导致工价上涨,运送石材的成本大大增加,若不增加预算,恐难维系忠烈祠的建造工期。”
朱由检琢磨了一下,好像是这么回事。
提倡自由经济,肯定会对现有格局有所改变。
百姓的工价提上来,从长远来看,肯定是利大于弊的。
“王伴伴,拿去司礼监加印。”
“是!”
事情告一段落,忠烈祠的建造照常进行。
经过追加预算后,原料运送的速度明显有所提升。
工部终于松了口气,只要别搞什么幺蛾子,其他的不重要。
反正银子是从国库出……
这一日,宋应星急匆匆进宫。
朱由检问道:“卿家水泥研制如何了?”
宋应星神色很兴奋,说道:“陛下大才,大才啊!”
“臣等按照陛下所言,反复试验,终于成功研制出水泥!”
“此物遇水则凝,堪称神器,比三合土成本更低,而且更加坚实……”
宋应星滔滔不绝,开始介绍起来。
朱由检见状,心中也是兴奋不已,看来是真的成了。
“带朕去看看!”
“臣带来了!”
宋应星当即领着朱由检,来到工部衙门。
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人纷纷上前行礼,高呼万岁。
朱由检摆摆手:“诸卿平身,朕今日来看看宋卿家的研究成果。”
一行人来到后院,宋应星命人取来两口大罐子。
朱由检笑着问道:“怎么还用罐子装?
“陛下有所不知,这东西可吸收天地间的水分,时间久了,还是可以凝结,因此需要密封储存。
“有道理,演示一下吧!
“是!
宋应星开始忙碌起来,其实很简单,就是将水泥倒在地上,然后加水搅拌。
众人不明所以,指手画脚,议论纷纷。
趁着水泥凝结的空档,宋应星继续解释道:“其实这水泥制作不难,原料就是石灰石和黏土,问题在于需要高温煅烧,臣等试验了几次,普通的窑烧木柴,温度不够,实验数次都以失败告终,臣等干脆重新盖了一座窑,用来烧煤,这才将水泥煅烧出来……
有人好奇心重,上前摸了摸,说道:“没什么区别啊,这玩意可以代替石材?
“我看未必,估计最多跟砖头差不多吧。
“修建忠烈祠需要大量青砖,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用……
众人小声议论,宋应星也不解释,只是一个劲介绍。
这时候,范景文忍不住说道:“宋侍郎,这东西多久才可以凝结?
宋应星回道:“半个时辰便开始凝结,两个时辰后,可与石块一般坚硬,若要彻底凝结,大致需要十个时辰,还需要晾干三日。
“既如此,不如请陛下回前厅稍作,喝杯茶……
“不必了!
朱由检摆摆手,说道:“朕就在这里等,诸卿还有事要忙,都散了吧!
说话间,他蹲下身,仔细研究宋应星搞出来的水泥。
灰色粉末,略有杂质,跟自己印象中的水泥很像,只是有些细微的差别。
刚刚掺了水的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风干,
原料应该没问题,煅烧工艺也没问题,现在就等着结果了。
如果水泥能成,接下来修建忠烈祠,重建山海关,修缮北京城,还有给百姓们修房子,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。
原来三五年的工期,只需要一年便可以完成。
这玩意百年不腐,用处极为广泛,说是国之利器,一点也不过分。
众人见崇祯皇帝不走,谁也不敢走,全
都蹲在一旁,看看这,看看那,胡乱讨论着。
范景文见状,赶忙吩咐人去搬来桌椅,泡了好茶,又拿了些点心。
朱由检拉着宋应星坐下,继续询问煅烧水泥的细节。
宋应星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两人就像是找到共同话题,聊起来就一发不可收。
范景文悻悻站在一旁,心中却很诧异,宋应星毕生都在钻研这些乱七八糟的,什么种地,打铁,织布……反正都是坊间的工艺,为何能跟陛下聊这么投机?
而且,听说研制水泥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,这事就很古怪。
“哎呀,真的凝固了!”
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,众人纷纷凑过去看。
朱由检赶忙走上前,伸手按了按,果然已经开始凝结。
只是时间还短,用力按压,还是能按出一个坑。
“范卿家!”
范景文赶忙上前:“陛下,您吩咐?”
“准备午饭,朕今天哪都不去,就留在工部,亲眼看看这水泥的功效!”
“是!”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