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废太子养崽日常》
《废太子养崽日常》全本免费阅读
这丁太傅过寿,架势堪比皇室,全因其乃是三朝元老,当今皇帝萧晟最为爱重的老师,足以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国之重臣。
太傅年轻时三元及第,文章针砭时弊,更兼有一手好画技,所绘花鸟图惟妙惟肖,千金难求。唯独此人有几分学士的清高,不爱金银美人,偏爱文学墨宝,故而每逢他大办整寿,豪族世家会投其所好遣族人去各地搜罗墨迹,以求其青眼。
翰墨坊李东家所在的李家,便是其中豪族之一。
李家嫡支的当家人在京城当五品官,在任上待了近十年都未曾得到升迁,因此很重视这回的寿礼。李东家的父亲受命,不日便要启程进京,进献翰宝。
这世上的名门望族,大多表面看似风光,实则后宅内院腌臜私怨不断,古语云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便是此种道理。即便是栖居在绍中县这一方小城的李氏庶族,亦逃不开这等人间真知。
李东家是父亲的庶生子,人却机灵聪慧,还曾得到过一位从京城远道而来的嫡支兄长的赞誉。
这位兄长也许只是随口一夸,李东家的嫡母却上了心,生怕他抢了自己儿子进京的机会,从此明里暗里打压这个庶子,以至于李东家三十老几,只从父亲手里接过翰墨坊这门生意,与几年前进京如今前程大好的嫡兄拉开了不小的差距。
虽说嫡庶有别,但历来良才善用,能者居之,李东家自然不肯只当书坊的小小东家,故而发现肖齐的笔迹后,他心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来临。
翰墨坊二楼,是李东家平日里己用的休闲之所,看书温字,听曲焚香,好不惬意。
今日,二楼雅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。
肖齐在小厮的引导下仔细用桂花藻豆洗净了手,又用帕子擦了两三道,这才脱鞋入室,在一方檀木书案前坐好。
两侧的雕镂木窗紧闭,几束柔光从镂空的花雕中钻进来,恰恰打在书案上。室内不知焚的什么香,博山炉上烟雾缭绕,闻起来既有檀香的平心静气,又有甘松的清新淡雅。
小厮将笔架和墨碟端来,又呈上一方静谧幽蓝的瓷青纸,用镇纸轻轻压上一角。墨碟里装着鎏金墨水,颜色如金色丝绸,夺目迷人。
见到这阵仗,肖齐深呼一口气,宁心静气提笔蘸墨,在瓷青纸上写起字来。
初时他还有些紧张,将将落笔,又逐渐沉入到一种玄而又玄的境界中,仿佛天地间只剩他一人、一笔、一砚:“小山阴,长松下,白云间。壶中自有天地,闻早挂蓬冠……”
肖齐手腕微动,眉沉目定,写下最后一竖:“山色既无尽,公寿亦如山。”墨色如洒,笔力遒劲。
写完,他才有时间打量自己的作品,这一看,不禁被自己的字惊艳到了。
李东家更是喜出望外,生怕自己折损墨迹,只微微抚摸着,道:“难得少年出英才,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笔力,不似凡品啊!”
“东家过誉。”肖齐回揖。
李东家哈哈大笑,仿佛从书法中看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,眼睛闪着光,大喊一声:“去取我的印章来!”
小厮连忙取来两枚印,一枚是李东家的私印,上刻他的表字“士策”;一枚则是肖齐自己刻的印章,工工整整刻着“异客”二字。
“小郎,请。”李东家沾了红泥,做出相让的动作。
肖齐也不客气,本来就是他写的字,他不先落印难道还让李东家替他代劳?
待二人都落好了印,李东家亲自把肖齐送出了门。肖齐拿了工钱心满意足地走了,李东家这才不刻意压抑住自己的激动神色:“走,咱们现在就回家去见父亲。”
小厮连忙叫来马车,李东家小心翼翼把墨宝用卷轴裱装好,像护着什么稀世珍奇一般将它藏进宽大的袖口中,坐上马车,仔细叮嘱道:“赶车时不要太急,慢点儿走。”
翰墨坊离李府不过一刻路程,李东家下了马车,问过下人后,便直奔父亲书房:“爹,儿子近来新得了一件墨宝,爹快来看看是否合乎心意?”
此时李三爷正为进京献宝的事烦忧。
京城嫡系轻飘飘的命令一下,苦的可是下面这些庶支。这段时间为了求得翰墨,李三爷可谓是耗尽心力。
听闻广明县有不出世的书法大师,他便学那刘玄德三顾茅庐,费了好大一番口舌,那大师才肯动笔。可谁知住在茅庐里的压根不是诸葛孔明,而是沽名钓誉的泛泛之辈,气得李三爷一连几天都睡不好觉。
眼见进京的日子迫在眉睫,李三爷只得从自己的私库里找出一两副私藏的字先顶上,心里忐忑不安:他一个地方举人收藏的墨迹,不说见多识广的丁太傅,只怕李家嫡系都看不上眼吧。
这时听闻庶子得了件墨宝,李三爷死马当作活马医,让他进了书房。
一进室内,李东家便迫不及待将袖中的卷轴打开,欣喜道:“父亲请看。”
李三爷本是不抱希望的,可当他望着绀青色的纸上那矫若惊龙、遒美健秀的字,不由抚掌叹道:“果然是好字!好啊,好啊!”
他一连道了几个“好”字,可欢喜过后,却是目光复杂看向李东家:“……士策,为父不曾想,到头来,竟是你替为父解决了心头一大难题。”
“你兄长人在京城,心仿佛也长歪了一般,近几年来对我们一家人不闻不问就算了,这回京城来信催促我尽快寻得墨宝的人中,你兄长却是催得最急的,我明明给他去信说明了其中不易呀。如此行径,为父寒心哪。”
这一番话听得李东家涕泪四流,“父亲,兄长他在京城娶妻生子,自然要多顾着妻儿些,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。”
寄人篱下得低头,这样的道理李三爷何尝不懂?他有儿两人,长子是嫡子,二子士策虽是姨娘所出,但此子之聪颖,要远胜他兄长。
只是入京的名额就那么一个,李三爷思来想去,最后还是遵循了祖宗规矩,把最看重的嫡子送入京中。但他敢说士策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吗?
可即便心有怨恨,士策最后依旧能与李三爷站在一起,相比起进了京就数典忘祖的长子,要好上不知多少。
想到这里,李三爷就说不出的后悔,直道:“不若此番进京,你随我同去,我向你引荐礼部郎中大人。”
这礼部郎中便是李氏嫡脉的当家人。
李东家闻言,心内狂喜,面上表现得稳重:“是,儿子一切听父亲的。”
七日后,李三爷带着儿子,赶水路去往京城。
水路相比起陆路要快上不少,一个月不到的功夫,两人便赶到了京城。再歇不久,丁太傅的生辰便到了。
寿宴当日,丁府张灯结彩,一辆辆马车停在外头拥塞成一条长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