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1983从摆摊开始致富》
《1983从摆摊开始致富》全本免费阅读
贺明珠重生了!
她一把掀开棉被,从炕上蹦下来,站到老式衣柜前,对着镜子,稀罕地左看右看。
镜中的小姑娘,修眉俊目,鼻梁挺直,没有上辈子眼镜的遮挡,一双眼黝黑明亮。
她穿着小花袄大棉裤,长头发编成两股麻花辫,看起来有种久违的八十年代的朴实和向上。
就是人太瘦了,像一棵细伶伶的小白杨。
贺明珠都不记得自己居然还有这么苗条的时候!
上辈子工作压力太大,她染上了甜食瘾,时不时去甜品店挑个小蛋糕,心情爽到飞起,体重也是(允悲……)
北方的深冬,炉子不知什么时候熄了,屋里冷得像冰窟。
她还在发烧,鼻尖冻得通红,眼里一片蒙蒙水雾,都是冻出来的泪花。
但贺明珠却雀跃极了!
重生诶,这可是重生!
简直是天降金馅饼精准砸她脑门上,堪比随手买彩票后中奖一亿,而且还更好。
——世界上多的是彩票中奖的幸运儿,但有几人能回到遗憾发生前,亲手将命运改写?
但她还没来得及消化重生带来的狂喜,就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紧迫的问题——
“贺明珠,你家欠的钱什么时候能还?”
说这话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,穿着藏蓝色棉袄,戴着雷锋帽,整个人看起来鼓鼓囊囊的。
天气冷,他揣着手,堵在平房门口,身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,脚卡着门,对贺明珠说:
“不是叔催你,眼看着就要过年了,这债可不能继续拖了。我知道你爸妈都没了,家里就剩你们兄妹几个不容易,但这年头谁家容易啊?欠债还钱天经地义,这拖着不还钱算什么事儿?”
贺明珠有点紧张。
倒不是因为她生着病,只披了件母亲的旧棉衣,孤身一人在家,被比她高一头的成年男人,堵在家门口逼债。
而是——您哪位啊
二十多年过去,她是真不记得这位是谁。
不过欠债的事,过了这么多年,贺明珠还清楚记得。
贺父是乌城矿务局的煤矿工人,去年下井采矿时因公牺牲。
贺母得知消息后大受打击,当场昏倒,被送到医院后查出肝癌晚期,不到三个月人就没了。
贺家本来是双职工家庭,虽然家里孩子多花销大,但收入也高。
贺父是采煤队的队长,每月工资有一百多块钱;贺母是子弟小学老师,每月工资也有五十块。
在国企工资普遍只有四十多块钱的八十年代初,贺家不仅能吃饱饭,每月还舍得吃一次肉。
贺明珠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,从小不用捡哥哥们的旧衣服穿,贺母每年都扯布给她做新衣服。
但因为贺母的病,矿上医院治不了肝癌,贺家老大找单位开了介绍信,带贺母去北京看病。
只是最后病没看好,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和抚恤金,还欠下大几千块的外债。
贺明珠当时还是初中生,短短几个月先后丧父丧母,好好的一个家几乎分崩离析,说一句天塌了也不为过。
幸运的是,她上头还有两个哥哥,承担了抚养弟妹的责任,勉强支撑起这个家。
大哥接了父亲的班,依旧下井做采煤工人;二哥却不肯接母亲的班,执意要留给妹妹,留下一封信后,独自去了南方,杳无音信,只是隔一段时间就给家里汇来五十或一百块钱。
贺明珠当年还小,对具体欠债情况并不清楚,俩哥哥也不让她管。
她只记得每月矿上发工资那天,大哥总会拿着刚到手还没焐热的钱,挨家挨户去还债。
借钱的人都是贺父贺母的同事领导和亲戚邻居,他们可怜贺家大人都没了,一家就剩下几个孩子,大多数人不仅没催过债,还让贺大哥不急还钱,家里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。
但也有人当初抹不开面子,随大流借了钱,过后又反悔了,隔三差五上家里哭穷,闹得贺大哥没办法,最后电视、缝纫机、收音机还有自行车都拿去抵债了。
家里值钱的大件都被搬走,只剩下一辆旧的二八大杠。
因为贺明珠的学校离家远,走路要两小时,骑车更方便,贺大哥顶着压力没松口,留下了这辆车。
贺明珠的思绪转回,听到中年男人说:“虽然我和你爸是同事,但你哥当初可是亲口答应还钱,你家可不能赖账啊!”
见小姑娘不知在想什么,低着头不吭气,他瞪起眼睛。
“你别不说话啊,我告诉你,你家要是还不赶紧还钱的话,我就只能上单位找你哥领导说说了啊!”
这年头工作不好找,国企工作是ssr等级的铁饭碗,体面又稳定,无数人在外面摩拳擦掌,挤破头想分一杯羹。
因此正式工最怕被人找上单位闹事儿,万一闹大被开除,没了工作,一家老小都要喝西北风。
如果是十六岁的贺明珠,父母双亡,面对中年男人的恐吓,这会儿说不定真会被吓得六神无主,什么要求都肯答应,只求他别影响大哥工作。
但可惜,他碰到的是重生的贺明珠,上辈子已经被生活捶打成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。
贺明珠咳了咳,哑着嗓子,抬起头,细声细气地说:
“叔,你别着急,欠您的钱,我家一定会还的。”
中年男人对此嗤之以鼻。
“怎么还?你家现在有钱还吗?!”
贺明珠盯着对方的眼睛,一字一句:“您放心,我就算卖房,卖地,卖血,也一定还你钱。”
中年男人被噎了一下,没想到贺家的小女儿看着年纪不大,说话这么硬,不仅没被他吓住,还拿话来堵他。
都是一个单位的,要是传出去他逼着去年才因公牺牲同事的遗孤卖血还钱,单位的人要怎么看他?领导要怎么想他?
中年男人急了:“你别瞎说啊,我可没这么说!”
贺明珠不给他狡辩的机会:“叔,我知道您当初借钱是好心,按理说我们是该还钱,但家里也确实困难,我哥这个月工资都拿去还钱了,上个月才把家里的缝纫机也抵债了。”
——听到这儿,中年男人的表情有些不自然,之前正是他逼上门扛走了贺家的缝纫机。可那也不能怪他,别人都拿了,他不拿不就吃亏了吗?
贺明珠说:“现在家里就剩下点老家具和旧衣服,对了,还有辆老洋车,要不您骑走算了。”
那破车谁要啊,骑起来叮叮当当的,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,还不够他硌屁股的呢!还说什么骑走抵债,当他傻的啊!
中年男人嫌弃地瞥了一眼靠在小院墙角的老车,说:“你别和我说这个那个的,我不要你家这些乱七八糟的,又不值钱,有什么用!”
贺明珠听他这话,想了想,从旧棉衣兜里摸出张皱巴巴的钞票,这还是大哥留给她买药的。
她把钱递给对方,说:“叔,既然您开口了,虽然我们家的钱都拿去还债了,现在确实没钱,但也不能让您白来一趟。您拿上钱,回家给家里添个菜,也算我们一点心意。您放心,我们一定还钱。”
男人下意识接过钱,眼睛一扫,两块钱。
才两块钱?!
他专门趁贺家老大当班不在家的空挡特意跑这一趟,为的可不是这点钱!
他想还回去,又不舍得,手里把钱攥的紧紧的。
贺明珠把他的动作看得清楚,对这个人是什么德行有了更清楚的判断。
“明珠,叔叔也不是这个意思……”
拿着钱,男人和气多了,但还是堵着门不肯走。
“你看,你家现在全靠你哥的工资,你妈治病的时候欠了那么多钱,靠他那点儿死工资什么时候能还清?就算我不催你,那其他人也是要来催的啊。”
听话要听音,贺明珠就问他:“叔,那你的意思是?”
中年男人终于说出来意:“明珠,你妈那工作不是还留着吗?”
图穷匕见。
贺明珠瞬间了然,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她呢。
之前搞运动,耽误了经济发展,加上前些年允许知青返城,现在大批人没工作,街上经常能见到脖子上挂着硬纸板找活儿干的人。
就算报纸上天天呼吁“一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干,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”,恨不能一个公章十个人盖,一条街百个人扫,但能解决工作的人依旧凤毛麟角。
有人就到路边摆摊,擦皮鞋修自行车,蹬三轮拉货又拉客,能挣上钱,但到底没有正经工作体面,见到熟人都不好意思抬头,连媒人都不愿意给介绍对象。
虽然政策允许子女顶班,但各家孩子也多啊,少则两三个多则八九个,独生子属于稀罕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