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探臣》
《探臣》全本免费阅读
他从桌案上堆得四处都是的书籍下抽出一张折了几番的薄纸,甩开摊在桌上。上面写了不过百字,但用意很明白,无非就一个意思:先王得位不正,不是天定之人,德行不够,却入主王宫,惹怒了上天,才会导致国祸不断,先是庆尚道连年干旱,再是王世子暴死,再继续下去,海东要完蛋啦!
得位不正。怎么个“不正”法?
不知是几个十年前,那时现在的国君甚至尚未出生。当时的世子已至而立之年,却突然因病身亡,英年早逝,是为孝献世子。孝献世子膝下并无子女,后继无人。巧了,王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,其余儿子没有一个活过二十岁的,于是王和大臣们将目光投向了一众宗室。
众大臣们心想这是个振兴家门的好机会,只要自己支持的宗室子弟成了世子,当上了下一任国君,那他们也能飞上枝头了。于是纷纷拉帮结派,你有你支持的,我有我支持的,可惜王对这些宗室一个都不满意。终于有一天,时任的兵曹判书对王说,很久之前被流放的王的兄弟齐城君有个儿子,虽然才十几岁,德行却十分出众。恰好齐城君又在几年前早早在流放之地病死了,只要将齐城君的这个儿子过继过来,好好教育一番,必能成为圣君。于是王便给齐城君这位兄弟翻案,洗脱罪名,又将其子迎回宫,改名过继到自己名下,不久后更是封为了世子。后来这世子就成了文祖,也即是先王。
话又说回去,当年满朝除了提议的兵曹判书为首的一众人,没有一个臣子接受的了。宗室子弟多如牛毛,哪轮得到一个流放罪人的儿子被过继过来当世子?就算平反脱罪了,那也不成!于是纷纷上奏抗议,然而王不听不理不从,谁想再多说一句,得先考虑家里有没有那么多脑袋够砍。这种雷霆手段,那些自诩为国为民的清官和士林派官员都受不了,觉得王肯定是老了糊涂了昏庸了,于是纷纷自请降职到地方做官,甚至直接解绶辞官,趁脑袋还没被砍,先溜了。
先王在当了几年不怎么服众的世子后,终于艰难地上位了。一朝君王一朝臣,新王上位,朝廷一换血,当初拥护他做世子的兵判等一众年轻勋旧派一下子飞上枝头,原本是和士林派分庭抗礼的,加上士林派纷纷气得辞官,勋旧派这下终于扬眉吐气,可以毫无压力地把政敌士林派踩在脚下碾来碾去了!
刚继位那会,先王的宝座也是风雨飘摇的很,好在有兵判的扶持,加之孝献世子的妹妹德平翁主及其夫婿宁城尉力排众议,大力支持,这宝座慢慢的也就坐稳当了。而这些事,根本不是什么王室秘辛,宋景熙不仅知道,还知道不少,因为他就是德平翁主和宁城尉的孙子。
而当年扶持文祖上位的兵判和宁城尉,一个叫韩丙建,一个叫宋泰日。前者是韩明吉的祖父,后者是宋景熙的祖父。
在扶持文祖上位这件事上,韩丙建和宋泰日算是两个大功臣,而且都出身勋旧派,还是年轻一派,早年也曾被誉为文祖的左右臂,只不过后来两人因为分歧渐大,愈行愈远。到文祖晚年,更是因为废世子案而彻底分道扬镳,几成仇家。结果后来世子李珘还是被废掉了,并且新上位的世子是韩丙建一党所支持的崇信大君,也就是现在的国君。
崇信大君登位没几年,这两个曾经志同道合,后来却分道扬镳的旧朝大臣在三个月内先后死去。
如今废世子案都过了二十多年,孝献世子甚至都死了快五十年了,现在居然有人说,孝献世子死得冤枉,文祖得位是窃取而来的??
宋景熙都想笑,废世子案都还没解决,现在居然还来个孝献世子案,都过了五十年了,就算孝献世子死得真的冤,那当年的人都死得没剩了吧!怎么查?看来这贴反论的完全就是在捣乱!
不过,在他们眼里像是捣乱,在百官和百姓眼里就不这么简单了。
尤其是,文祖还未当上世子时,曾陷入过被怀疑毒杀孝献世子的风波之中。然而后来孝献世子之死被其父王亲自认定为病重过世,王甚至甩出了孝献世子生前在内医院的病案记录,证实了孝献世子早已罹患多种绝症,堵住了悠悠众口。
宋景熙举手道:“老师,我有一个问题想问。只敢向您问,只敢在这里问。”
李珘嘿道:“这个时候就毕恭毕敬起来了,问吧!”
宋景熙道:“世人皆知先王当上世子不仅是因为德才兼备品性出众,也是因为有着兵判和宁城尉两大功臣的协助。世人更皆知兵判和宁城尉之所以协助先王登位,是因为看中了先王的德行,这才决定推举先王。先王也曾说过,自己本无意王位,是两位功臣坚持认定他有王的气质。这是真的吗?”
李珘坦然地道:“你想问先王究竟是不是有意争夺世子之位?景熙啊,能问就是最好的,我就实话告诉你吧。先王他一生谨慎,从未表露过这些,我又怎知哪个是他的本意呢?不过要是问我的想法,我当然倾向于肯定的答案。过去已经证明,没有高尚的德行坐不上王位,没有登上王位的野心也坐不上王位,只拥有这两者之一的也坐不上王位,只有那些即拥有高尚的德行,又拥有对王位的野心之人才坐得上、坐得稳那个位置。兵判和宁城尉那样聪明一生的人,不会只是因为先王德才兼备而极尽所能地推举他。这样说,你明白了吗?”
宋景熙沉思片刻后,点头道:“我明白了。”
李珘又道:“因为有着野心,又不是直系血脉,所以先王对于任何质疑他的言论都过分谨慎,不过在位久后,质疑的声音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,如今突然死灰复燃,还是不得不重视起来。”
“主上对于有人在质疑先王乃至他的正统感到相当担忧,好在反论只在六曹街那些衙门外墙上有贴,而且没贴上多久就被发现并尽快撕除了,也就是说城中百姓暂且不知道反论之事。为了不打草惊蛇,主上命我在服丧期间暗中调查,我这才不得不先派时元留在汉阳,去蹲守留意贴示反论之人,见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