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《夺鸾》

4. 第 4 章

《夺鸾》全本免费阅读

云桑没想到,自己会在这个时候碰到宁策。

他六年前受封魏郡王之后,便离京迁去了封邑,很少回京,也很少出封邑之外。

算起来,自己上一次同他见面还是两年前的中秋宫宴,他匆匆来、匆匆走,隔着大殿远远望见过几眼,话都未曾说上。

这时,又有一艘船艇驶近过来,一名军将模样的中年男子站在船头,听完侍从奏报,隔着船舷向云桑行礼:

“阆江水师禹仲修,拜见郡主!”

他瞥了眼宁策,随即重新转向云桑,措辞陪笑问道:

“郡主这个时候,怎么会在浮梁河……泛舟?”

云桑明白眼下处境也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,跟宁策拉开了些距离,微垂着眸,解释道:

“我前月随舞阳长公主去了趟陇西祖宅,眼下返京,路上原本要跟家人去梁州查看一下祖产,谁知夜里在驿馆突然听到南楚偷袭略阳的消息。恰好我二叔去了浮梁山南的茶园,此刻生死未卜,我心中担心,又怕随行军卫只急着送我离开,不在意我二叔生死,敷衍行事,就自己带了侍女去寻,岂料路上遇到贼兵,情急之下,只能走水路逃身。”

她的解释,毫无破绽。

禹仲修亦点头道:“略阳那边的事,末将也听说了,正往水兵营赶!既遇到郡主,自是大幸,还请郡主不嫌兵船简陋,先随末将登船,再一同东行!”

云桑心中沮丧。

今夜是她逃离的最好机会,一旦失败就会被再度送回皇室,下一次再想要撇开眼线,离开皇城、离开大周,几乎没有可能。

但眼下的这种境况,也容不得她编出什么拒绝的理由。

禹仲修提声吩咐了下去,让士兵牵过绳索,拖引着小舟,往大船回行而去。

兵船高大,船体侧面设有攀梯,上面甲板开阔,高大的桅杆下挂着明亮的琉璃风灯,将四周水域照得清晰。

几名年轻士兵站在桅杆旁,拉绳,绞动索盘,抬眼望见船舷处登上攀梯的云桑,俱是一愣。

军中常年不见女子,更何况眼前绝色,一身男子装束都掩不住妩媚天成,踏上甲板的刹那,少女微微扬头,莹洁殊致的脸庞映在琉璃灯下,镀出一层艳色。

士兵们一个个心跳如鼓,蓦又瞥见云桑身边的宁策,再不敢多看,低了头,手忙脚乱地绞着索盘,全然没留意到早已绞错了方向。

云桑感觉到了那些注视。

她下意识扭头垂首,想要避开士兵集稠之处,身边宁策却已抬起手,拉过她披风的兜帽,盖到了她头上。

“跟我来。”

他转过桅杆,踏上通往上层舱楼的梯阶,有意放慢了步速,让她跟上。

大周皇族男子多俊朗,但宁策尤甚,气质又随了他母亲的东齐皇室一脉,有种不一样的温和雅致,即便此时拾阶行在昏暗人杂的木梯上,也难掩一眼就能让人注意到的矜贵清雅。

琉璃灯下,男子失去披风压制的衣袂,被夜风吹得翩飞鼓动,在云桑的视野里蔓涨出一片雪色。

她踯躅未动,片刻,方才撇开目光,一把掀开盖在头上的兜帽,跟了上去。

舱楼二层处,是宁策的起居所在。

舱室里陈设简单,外舱连着露台甲板,此时檀窗广开,透入夜风习习,内舱中领了吩咐的侍从们忙忙碌碌,收拣宁策的起居之物,为云桑腾出休憩的地方。

云桑暂且坐去了外舱窗边的矮榻上,秋兰急着给郡主换下浸湿的鞋袜,从包袱里取了替换的丝履,自己找侍从要了小铜炉,捧着换下的鞋袜去露台上烘烤。

云桑换了丝履,坐直身,见宁策自窗前转回身。

他踱至近前,在云桑对面坐下,视线扫过被扔到榻角的披风,又情绪不显地敛去,温和含笑:

“一定饿了吧?兵船上没什么好吃的,先用些热粥,暖暖身。”

说话间,跑腿的士兵已从炊室盛了豆粥,配着热气腾腾的髓饼送了进来,又有侍从打来温水,兑进盥盘,奉给云桑。

云桑垂着眼,见盥盘被侍从半跪着递到面前,慢慢挽了衣袖,将手放了进去。手掌触水的刹那,刺痛传来,禁不住手指骤蜷。

“郡主?”

侍从兑水时没见冒热气,便没提前试水温,见状不由得惶恐失措。

“没事。”

云桑蜷起手,这才想起,之前纵马执缰,只顾一路疾驰,根本没管手被缰绳磨破,再后来意外不断,全然便将这事给忘了。

正打算沾湿指尖就将手收回,冷不丁半路被宁策隔着衣袖握了腕,翻转过来。

女孩的掌心上,红痕交错,触目惊心。

云桑抽出手,又恐宁策疑心,低声解释道:

“之前为逃避贼人,骑马逃跑被缰绳扎到了,没什么的。”

“先别浸水。”

宁策让侍从撤了盥盘,去隔架前取来药匣,将锦帕铺到紫檀案上,“手给我。”

云桑握着手指没动,感觉到对面的目光一直停在自己身上,方才缓缓伸出手,放到锦帕上。

宁策锡白暗纹的衣袖拂过案角,轻轻握住云桑指尖,将她手掌摊开。

“受了伤不处理,就不怕像小时候那样发烧吗?”

他取过药棉,小心清洗伤处。

过得良久,语气中似有几分无奈的笑意:

“便是再想与我生分,也不能不顾惜自己。”

灯烛晕黄的光,投映在执手的两人之间。

云桑一直垂低的眼,终于抬了起来。

铜枝灯畔,宁策仿佛感受到了她的注视,也正朝她看来,目光柔软,停在她眸间凝濯一瞬,又随即敛了去:

“我知道自己的处境,不会让你为难。日出时船过梁州,便让人送你回泾阳。”

宁策处境的尴尬,源自他的出身。

他的父亲,是建武帝的长子敬怀太子,母亲则是东齐联姻大周的公主,一出世,就被祖父赐封长平郡王。

十五年前,南楚出兵攻打东齐。齐国遭遇几大世家临阵倒戈,形势岌岌可危。齐帝求助于周,但建武帝看清颓势难挽,不但没有发兵救助,反而趁机与楚联兵,分得一羹。

齐周反目,周楚却有了短暂的利益共通,建武帝甚至向楚帝提亲,订下了嫡孙宁策与楚国皇室的婚约。

然而东齐被瓜分灭亡之后,周、楚之间的关系又微妙起来,直至建武二十四年,建武帝与敬怀太子被楚军围杀于长安,两国正式交恶。

之后敬怀太子的弟弟,也就是当今的圣上孝德帝,继承大统,成为大周新君。宁策这位昔日的嫡长皇孙,身份便变得尴尬起来。

稍微有眼力见的人,都会谨慎地与宁策保持距离。

但云桑,又与旁人不同。

建武二十四年,长安沦陷,是宁策带着彼时年幼的她,逃回了洛阳。

宁策刚搬进洛阳皇宫的时候,别人都忙着避嫌,唯独云桑总偷偷去见他,甚至在戚皇后逼问她长安的那些事时,她想也没想,就为宁策瞒下了所有的秘密。

但她到底拗不过自己的母亲。

云昭容的巴掌,跟她的语气一样锋利:“他现在什么都不是了,聪明些就该早点出京,赖在宫里算什么事?原本你身份就麻烦,再沾上他,是嫌给我添堵添得还不够多吗?你若再敢去见他,就别认我这个母亲,滚去跟他一起住玉瀛宫算了!”

七八岁的云桑,做不到离开自己的母亲,也害怕自己这个野种被更多的人冷眼以待,最后终是选择了疏远。

她不再去找宁策,相遇时也不再跟他说话,偶尔悄悄送些东西去玉瀛宫,连名字都不敢留。

两年后云昭容身故,没人再管着云桑,但宁策也很快被送去了封邑。

之后岁月如梭,时过境迁,再见面时,他已是俊秀挺拔的大人模样,她没了再靠近的勇气,偶尔宫宴偶遇,也只是远远相望,颌首致礼。

前世,直到和亲突厥的旨意下达,她走投无路,才在中书省空旷寂冷的政殿里,伸手拉住了他的衣袖:

“长平哥哥,你能……帮帮我吗?”

*

宁策用完药露,又取过细棉绷带,缓缓缠到云桑的掌心:

“是一路骑马从略阳官驿到浮梁山,才把手磨成这样的?”

云桑垂低眼,“嗯。”

宁策将绷带末端轻轻系好,静默片刻,淡声又问:

“后来乘的小舟,也是在浮梁山找到的吗?”

云桑呼吸微顿,意识到什么,缓缓点头:

“嗯,在浮梁山南的河边捡到的。”

宁策没有再问,收起药具,将药匣交给侍从,自己净了手,用刀将食案上的髓饼慢慢切成小块:

“你手上缠了绷带,拿饼不方便,就这样用汤匙吃吧。”

云桑盯着被宁策放到自己盘里的髓饼小块。

突厥人,也喜欢吃饼。

前世她跟固亚什在大漠流亡时,就成日吃各样各式的饼,如今见着,只觉想吐。

她取过汤匙,搅了搅豆粥,没碰饼块,半晌,试探问道:

“你怎么……会跟兵船在一起?”

宁策道:“我的封邑魏郡水患频繁,这些年治水,需要从上游开始筑坝,就难免会涉及浮梁和阆江一带的水域。我素日闲散惯了,原倒也不太管这些,但前些日子筑坝封江,上游河床石壁露出了一段战国石刻,引我兴起,前去观摩拓印,回程恰遇禹参军的兵船,便随之一同东返了。”

他垂眸拭手,铜枝灯映着澹然俊秀的五官轮廓,看不出什么情绪。

云桑搅豆粥的动作,却慢慢停了下来。

这时,一名仆从匆匆行至门外,向宁策禀道:

“殿下,江雾一直不散,宋旅率遣小的来问,底舱的书稿可要放进椒泥箱子里防潮?”

宁策的目光从云桑握匙的手上收回,站起身:

“我出去一下,你趁热吃。”

云桑颌首相送。

待宁策出了舱室,思绪飞驰缭乱。

之前江上偶遇,她心绪彷徨,也没留意禹仲修自报的名号,适才再闻宁策口中的“禹参军”三字,才陡然记起前世在宫里曾听人玩笑议论过,说昔日水师的小参军一跃成了大周的水师都督,言及这人姓禹,许是承继了大禹治水的福份。

彼时云桑对前朝政事毫不关心,现下再回头看,禹仲修升迁的时候,也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     [ 停更举报 ]
猜你喜欢
小说推荐
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,不以盈利为目的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